建立校地(企)有效合作机制 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2012年,是学校发展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年初,学校党委召开了党委全委(扩大)会议,认真总结了学校近年来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并考察调研学习了其他高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对学校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研讨,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学校将“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列为了2012年学校重点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新学期开学以来,学校进一步深化与地方的战略合作关系,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社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 进一步深化与聊城市战略合作关系

      为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更好地为聊城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开创校地联合、相互支撑、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使学校成为聊城市及周边区域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先进文化孕育和传播的重要基地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3月13日,学校与聊城市政府联合召开了校地战略合作座谈会。会议决定,为深入推进双方合作,双方要着力搭建三个平台:产业提升平台、区域经济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培训平台;要建立双方沟通协调机制;聊城市要建立对聊城大学和校地合作项目的政策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会后,市政府专门就会议内容形成了会议纪要,学校召开了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聊城大学服务聊城工作,形成了会议纪要并拟定出台了《2012年聊城大学服务聊城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和落实方案。《行动计划》提出了将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培训服务,高新技术研发、转化服务和为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三个领域,实施16个服务聊城对接项目。目前,双方沟通协调机制也已初步建立,聊城市政府成立由林峰海市长任组长,李希信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聊城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地战略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学校成立了聊城大学服务聊城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马春林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李军生任常务副组长,副校长冯健、王强、窦建民任副组长、学校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成立了聊城大学服务地方办公室,主要负责学校有关服务地方工作事务的综合性协调工作,切实开展有关社会服务工作。

 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服务地方各项工作进展良好

     (一)拟定政策措施,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服务地方工作。
      近期,学校为使“聊城大学有色金属研究院”更好的开展工作,加强学校有色金属学科建设,提高我校有色金属方向研发能力,为聊城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专门组织召开了加强聊城大学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会议,形成了“关于加强聊城大学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的会议纪要”,为学校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另外,学校为进一步推进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人才、设备、成果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联盟,并进行规范管理,拟定了《聊城大学关于加强校地共建产学研机构管理工作的意见》,目前已进入论证阶段。为充分调动教师从事应用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进行横向科研课题研究,加强学校横向科研课题管理,起草了《聊城大学横向课题管理办法》。

     (二)组织专家、教授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点对点对接。
      为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服务地方工作,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组织专家、教授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点对点对接,促成校地(企)开展实质性合作。近半年来,学校组织科技人员前往聊城市各县市下属骨干企业进行考察调研,进行校企点对点对接10余次,如:组织计算机学院专家与聊城市国土资源局就“服务三农地理信息系统”的联合研发事宜进行了对接洽谈,现已进入了项目申报阶段;组织农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的二十余名专家、教授前往高唐,对高唐县辖下的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奥克特化工有限公司、高唐县金铭实业总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中探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天海电装有限公司、高唐龙兴铸造有限公司、山东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唐伟力化工等十家相关骨干企业进行了点对点产学研对接,在机制纸、机制浆、氯化胆碱、泥浆泵、三轮汽车、木质素等项目的工艺改造及新产品研发上达成了合作意向;组织建工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美术学院具有丰富规划经验的专业教师组成专家组前往莘县朝城镇进行新城镇规划;组织有色金属研究院专家前往阳谷祥光铜业、茌平信发铝业进行合作洽谈;组织数学科学学院专家与聊城市统计局进行合作对接等。

     为简化校地合作对接程序,提高校企合作对接活动的效率及成功率,服务地方办公室采取了事先校企充分沟通,对接时专家分组直接到企业进行点对点交流的形式。此种对接方式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专家的认可,认为这种对接方式更加高效务实。今后,学校将根据校地(企)合作实际,积极优化、调整双方对接方式,提高校企合作对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积极联合、协助企业申报高层次科研立项和奖励。
      学校创新思维,拓宽立项渠道,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争取高层次科研立项和奖励。组织化学化工学院、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学院与高唐时风集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申报了5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组织汽车学院、理工学院联合聊城安博电驱动技术有限公司、中通轻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了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基金各1项。

      (四)建立了教授、博士挂职服务制度。
     为贯彻落实校地战略合作座谈会精神和《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在科技服务聊城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多做贡献,不断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向基层和企业延伸,学校与聊城市联合建立了科技人员挂职服务制度。4月26日,聊城市委与聊城大学举行了“聊城校地合作选派科技人才挂职工程”启动仪式,学校和聊城市根据聊城各县(市、区)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发展需求,参考学校各学科人才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了18名科技人才到各县(市、区)挂职科技副县(市区)长及副乡镇(局)长,重点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工作。

     (五)与聊城市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基地、初等教育学院。
      为贯彻落实省教师教育由三级办学转变为两级办学的决定、校地战略合作座谈会精神和《行动计划》要求,支持聊城幼儿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与聊城市正在筹备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基地、初等教育学院。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学校与聊城市共建教师教育基地协议书和与聊城市共建初等教育学院协议书已拟订,正在修改完善;准备成立聊城大学、聊城市共建教师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协议签署和落实的具体工作。

     (六)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今年截至目前,学校科技成果已和相关企业签订授权使用协议3项。其中,农学院聊红槐品种市场开发权成功转让;化学化工学院“橡胶直接黏合剂组成物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和材料学院“采用催化剂制备硅烷交联无卤阻燃氯乙烯电缆料”发明专利成功进行了5年的独占许可转让。